商战群雄并起待整合 散打固步自封需改革

首页 > 站立踢拳 > 其它 2015-06-18

广州日报专访武术管理中心竞训三部部长周金彪


■ 广州日报记者 施绍宗


近两年,中国的商业搏击比赛呈井喷之势,除了打拼多年品牌效应已深入人心的“武林风”、比赛不算太多却偶露峥嵘的“英雄传说”、去年强势崛起号称已成世界前三的“昆仑决”之外,还有一大堆名称大同小异极易让人混淆的比赛。当中一个出自广州的新兴搏击比赛品牌“终极传奇”近日引起人们注意,在一大堆“传奇”中,“终极传奇”以成为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合作项目而带上官方色彩作为优势,在众多商业搏击比赛的激烈竞争中艰难前行。但是,打上“中国武术协会”标记的“终极传奇”,其金腰带究竟有多少含金量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况且在当今体育改革的大势之下,真正的官办比赛已非主流。


日前,“终极传奇”把在澳门举行的国际泰拳争霸赛作为自己的首站比赛,武管中心竞训三部部长周金彪到场“站台”,以示对这一比赛的高度重视。广州日报记者在赛后专访了周金彪,周金彪多年前从分管散打竞赛训练转向散打之外的其他搏击项目,对中国散打的商业化比赛以及当今百花齐放的商业搏击比赛市场有深刻的认识。在专访中,周金彪与记者分享了他对中国商业搏击市场发展的思考。


“一夜金腰带” 商业搏击赛各自为政


周金彪认为,近年商业性搏击比赛到处开花是好事。“首先要让搏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管是什么样的搏击项目——泰拳、自由搏击、综合搏击,包括我们的散打,先把市场做起来,让大众一打开电视、新闻就有搏击类项目,这样影响力才会增加。”周金彪说,“繁荣是个好现象,但也有鱼目混珠的情况。在市场中,优胜劣汰是当然的,慢慢地就不会有那么多比赛了。从国家层面说,不管怎么放,一个产业要想走得健康、走得长远,一定要有规范、要有管理的办法。对做得好的、资源整合比较好的,国家要加以支持,使项目做得更强,把市场最大化。我们的思路不要固化在紧缩的市场模式,而是先把市场放开。不管怎么做、谁来做,只要是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做,先做大市场,然后下一步才是市场的规范。”


为何有些公司总喜欢与武管中心合作,染上官办的色彩呢?“终极传奇”的创办人、广东金甲俱乐部总经理郭裔的解释是,与武管中心合作可以有很多便利,办赛往往一路绿灯。另外,现在的商业搏击比赛鱼龙混杂,在找赞助商时,官方的比赛往往给人比较可靠的印象。广州日报记者获悉,创办于2007年的“英雄传说”现在也靠上了武管中心,主打自由搏击比赛。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从比赛的运作来说,是要走市场化的道路。而从培养运动员的角度,则是提供一个平台,着眼于培养国内的运动员。因为国内的比赛很少,运动员缺乏实战,这些比赛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锻练机会。”周金彪说,“现在的运动员都必须走职业化的道路,这样他们才有劲头,对他们的出路和经济收入也有好处。”


谈到现在国内的所有商业搏击比赛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组织,更没有统一的排名,大部分都是“一夜金腰带”,没有令人信服的“传承”等问题,周金彪说, 这项工作他们正在做。“我们有不同的合作伙伴,我们正与另外一家企业合作的,就是中国的泰拳运动员的积分排名赛。与人家谈比赛价格时,我这个选手值多少钱的身价,光靠说技术好不行,运动员打了积分排名赛,就有了标准。俱乐部也非常需要这样的排名赛,否则出去打商业搏击比赛都没有底气。不管打什么比赛,都要先打排名赛,获得好的排名后,才能去打更高水平和档次的比赛,这样这个项目的发展才可以更好地往上走。”周金彪说。


告别夜郎自大 传统散打必须职业化


散打与商业搏击比赛形成了竞争,散打在影响力上无疑处于劣势。对此周金彪说:“我搞了20年散打,在接触泰拳、自由搏击、综合搏击等之前,我也是夜郎自大,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情怀。散打现在的确已经走到了瓶颈期,该怎么改革大家也很困惑。散打摔得比较多,比赛的流畅性不好,有统计说一局比赛会喊十几次停,比赛老是被打断。其他的搏击类项目是减分制的,运动员不到最后一刻钟响都不知道输赢,所以比赛鼓励选手拼打,比赛看起来没有消极的一方。而散打不是那种强调重击甚至KO的,运动员一看自己赢了多少个点,为保住胜果就会消极比赛。而观众很多时候并不是看输赢,而是看精彩激烈的过程。”


现在的情况是,武管中心的散打部与负责其他搏击项目的部门实际上也形成了竞争关系,周金彪负责的项目越红火,对散打的冲击就越大。对此周金彪说:“我们前几年也有担心,毕竟我们是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外来的搏击项目对我们的武术有很大的冲击,这些搏击项目来了,我们武术散打的市场怎么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高层次应该看到,这对武术的发展是促进,多元化在改革的现阶段是必然的,想堵也堵不住,唯一的办法是强大自己。我们该考虑的是,我们的项目怎么通过改革更加适合市场,更有吸引力,而不是排他,否则对武术项目的发展和提升也没有任何益处。现在散打有几千队员,如果大家只是竞争几枚金牌,那会是很大的资源浪费。现在商业搏击比赛那么火,那些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如果不重视,就会出现项目的人才流失。大家看得到,很现实的现象,打一场商业比赛可以拿两三万元,如果选手知名度大点、实力强点,就上升到十万八万元,有些甚至要价20万~30万元,这对散打项目的运动员是很大的冲击。散打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有一个大的改革。散打也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国家赛制下的金牌竞争,一个是市场比赛,运动员和项目一定要转型为职业化。”


“不管什么项目,如果真的想走市场化的道路,就必须适应市场,市场要什么你必须给什么,而不是我制造什么就让市场接受什么。市场是很残酷的,散打的商业化按以前一家独大的那种搞法,现在已没有市场了。现在还按散打王争霸赛那一套,肯定落后于形势了。”周金彪说。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武者网官方微信
关注武者网微信 享受更多精彩!

头条推荐

网友评论